订阅
近年来,癌症免疫治疗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,2025我国肿瘤治疗新突破,成为肿瘤医学的里程碑年份。回顾2018年《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》的发布,它如同一部奠基性的“操作手册”,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射频消融技术设定了统一的“交通规则”。七年过去,在这份共识所搭建的规范化平台上,中国的肺癌微创治疗领域并未止步,而是完成了一次从“有章可循”到“精准智控”的深刻演进,立德电子不断深耕,凭借其不懈专注的研究努力,在2025年结出累累硕果。
突破一:“智能导航”与“实时评估”,实现精准治疗的飞跃 2018年共识的核心是“影像引导”,而2025年的突破在于“智能融合导航”与“实时疗效评估”。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影像融合系统,如今能自动规划最优穿刺路径,并实时跟踪消融针尖,误差小于1毫米。更重要的是,术中实时阻抗监测与温度场AI预测模型,能即时判断肿瘤是否被完全消融,有效避免了因“盲区”导致的残留或复发。这解决了2018年共识中依赖术后影像进行疗效评判的“时间差”问题,将成功率提升至新高度。
突破二:适应症拓宽,从“替代方案”到“优选方案” 2018年共识将RFA主要定位于无法手术的早期患者。随着技术可靠性的极大提升,2025年的临床实践已将其适应症显著拓宽。对于部分临界手术的早期患者,RFA已成为与手术并列的“优选方案”之一。此外,在联合治疗方面,RFA与免疫治疗、靶向药物的协同效应被深度挖掘,形成了“局部清除+全身控制”的先进模式,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。
突破三:技术平台集成化与标准化,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2018年后,国产高端消融设备迅猛发展。2025年的消融平台已高度集成化、智能化,操作流程极大简化,并通过5G技术实现了远程手术指导甚至操作。这使得基层医院也能在专家“云端”护航下,开展高标准的RFA治疗。这真正实现了2018年共识“推动技术规范化应用”的终极目标,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。 2018年的专家共识,为射频消融技术的高速发展铺就了坚实的跑道。七年来,沿着规范化指引的方向,融合了人工智能、精准影像、免疫学等前沿成果,一直专注于射频消融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立德电子,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程实验室,研发团队多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。其技术在2025年实现了从一种重要的“替代疗法”向成熟、精准、智能的肺癌核心治疗手段的华丽蜕变,标志着中国肺癌微创治疗正式迈入了新纪元。 (文章作者:湖南憧燚科技有限公司)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